前幾天,我在臉書上分享彭博新聞社台北分社社長的話,引起很大迴響。
當時是這樣講的:「大量外媒來台是好事,但台灣人要準備聽令人不舒服的故事,畢竟外媒不會整天說台灣好棒棒」。
言猶在耳,《時代》雜誌最新文章,標題正是「虛假安全感,加上私密茶,打破了台灣的疫情防線」。
(How a False Sense of Security, and a Little Secret Tea, Broke Down Taiwan's COVID-19 Defenses)
文章點進去,第一段寫得更直白:「打破全世界最被吹捧的COVID-19防線,只需要一杯私密茶」。
(All it took to break down the world’s most vaunted COVID-19 defense was a little secret tea.)
這邊用了vaunt一詞,算是用得很重。
我相信很多人一定看了很不舒服。不過如同我先前說的,我們對於外媒報導台灣,要盡量抱著平常心,不要得失心太重。
這篇時代雜誌報導,如果讀完全文,其實內容還算平實。文章重點雖然提到了華航諾富特3+11,也提到台灣的疫苗不足問題,但通篇重點是台灣社會在這波疫情之前,整體鬆懈下來的心態。
其實這跟彭博新聞社之前那篇報導,用complacency(自滿)來形容台灣政府及社會過於鬆懈,兩篇意思類似。
無獨有偶,彭博新聞社剛剛又出了一篇,談台灣這兩天熱烈討論的 #校正回歸 ,彭博的翻譯是data revision(其實直翻就是「數據修正」,很清楚,沒有校正回歸那麼學術拗口)。
彭博這篇報導的標題是:「校正回歸之下,台灣疫情該往何處」(Data Revisions Leave Taiwan Unsure Where Outbreak Is Heading)
台灣的疫情挑戰正在開始,兩週內要解封機率很低。
外媒正在觀察台灣如何對抗這波疫情,讓我們繼續一起努力吧。
圖片來源:TIME